月亮呈现半圆形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上弦月或下弦月,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动以及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具体解释:
月球绕地球转动:
月球围绕地球进行公转,同时月球自身也在进行自转,并且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这意味着从地球上看起来,月球总是将同一面朝向地球。
太阳光照射角度:
太阳光照射在月球上,我们看到的月亮亮部实际上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的反射光。随着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的角度也随之改变,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亮部和暗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处于新月阶段,此时月球的背面被太阳照亮,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新月形状。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时,即半圆阶段的上弦月或下弦月,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的影子会投射在月球上,使得我们只能看到月球被照亮的一半,形成半圆形。
因此,上弦月和下弦月是由于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导致的观测效果。随着月球继续在轨道上移动,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会逐渐从半圆变化到满月,然后再缩小回到半圆,如此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