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农历(汉历)中的一种置闰方式,用于调整农历年与回归年(即公历年)之间的差异,防止农历年与四季脱节。在农历中,闰月通常加在一年末尾,使得那一年有13个月,而不是常规的12个月。
公历中的闰月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公历的闰年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的二月有29天而不是平年的28天。
根据农历的规则,每2至3年会插入一个闰月,以保持农历与回归年的对应关系。闰月的具体月份不固定,但根据历史数据和历法规定,闰四、五、六月和七月的出现频率较高。
闰月是农历(汉历)中的一种置闰方式,用于调整农历年与回归年(即公历年)之间的差异,防止农历年与四季脱节。在农历中,闰月通常加在一年末尾,使得那一年有13个月,而不是常规的12个月。
公历中的闰月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公历的闰年每四年出现一次,闰年的二月有29天而不是平年的28天。
根据农历的规则,每2至3年会插入一个闰月,以保持农历与回归年的对应关系。闰月的具体月份不固定,但根据历史数据和历法规定,闰四、五、六月和七月的出现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