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指 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这种地貌是由长期的地质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中红色砂岩和砾岩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和沉积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绝壁、峰丛、峡谷、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景观。丹霞地貌以陡崖坡为特征,因此也被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砂砾岩层巨厚,二是垂直节理发育。这些红色砂岩和砾岩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受到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堆积、风化剥落与化学溶蚀等作用,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地貌形态,如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地貌。
丹霞地貌在中国广泛分布,目前已知有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这种地貌不仅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半干旱与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而且因其独特的色泽和造型,成为了许多旅游胜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霞地貌的得名源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的丹霞山,因其色泽和造型独特,被誉为“红色的奇迹”。丹霞地貌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中国地质学家引入,并逐渐被世界地学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