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氏,读音为yān zhī,是 匈奴的皇后名号。在汉代的史书中,常称“阏氏”为“有阏氏”。
来源与命名
阏氏,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因其美丽可爱如同胭脂而得名。
匈奴人称妻和妾为阏氏,而称母亲为“母阏氏”。
地位与用途
“大阏氏”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匈奴单于多妻妾,其中“颛渠阏氏”有正宫皇后的含义。
阏氏不仅是单于的妻子,还可以用来称呼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妻妾。
历史记载
根据《匈奴列传》,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
阏氏在匈奴语中意为妻,而古音可能是以“Ya”开头的。
综上所述,阏氏是匈奴时期的一个重要称谓,主要用于指代匈奴单于的正妻及其他妻妾,其命名源于胭脂花,并逐渐演变为对皇后及少数民族君主妻子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