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科普 >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原创2025-06-20 07:45:21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主要区别包括:

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如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

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法人、组织之间的协议,也可以是公民个人之间或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约定。

关系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务合同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提供劳务者按照双方约定完成工作任务,不受接受劳务一方的管理和支配。

权利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关系。

救济途径不同

劳动合同纠纷通常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仲裁结果方可提起诉讼。

劳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仲裁前置”。

劳动支配权和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劳动合同中劳动支配权在用人单位,劳动风险由社会、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承担。

劳务合同中劳务支配权在提供劳务者,劳动风险责任亦由提供劳务者自行承担。

报酬性质和支付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但需遵守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等强制性规定。

劳务报酬根据劳务市场价格确定或由双方当事人约定,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或分批支付。

法律适用不同

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

劳务合同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

待遇不同

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享有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

劳务合同中,通常只涉及劳务报酬,不包含社会保险等福利费用。

解除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解除需遵循相关程序,如提前通知和可能的补偿金支付。

劳务合同解除相对自由,可以随时提出解除雇佣关系。

签订目的不同

劳动合同旨在确立长期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来源。

劳务合同多见于临时性工作,目的为获取特定的劳务成果。

签订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必须书面签订,并包含五险一金、工资待遇等强制性规定。

劳务合同签订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是书面形式或口头协议。

适用人员不同

劳动合同适用于符合用工条件的劳动者,通常是单位的正式员工。

劳务合同适用于如建筑工地工人、服务人员、临时工作等临时性工作的提供者。

这些区别体现了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在目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救济途径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劳动者在选择签订合同时,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需求,明确合同类型,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返回:科普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