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通常在 秋、冬、春三季出现。它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导致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而霜冻发生时并不一定伴随霜的形成。
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初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尤为显著。
在中国,初霜冻的日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新疆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在9月中旬出现初霜,而华南中北部初霜冻则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之间出现。
霜冻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引起的平流霜冻、晴朗无风的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而形成的辐射霜冻,以及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后天气转晴,夜间辐射散热强烈而再次出现霜冻的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
综合以上信息,霜冻的具体出现时间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通常在秋季至春季的寒冷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