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十三忌,也称为杨公忌日,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风水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起源于对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杨救贫)的纪念,杨筠松一生用其堪舆之术帮助了许多贫苦人家,因此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据传说,他一生中共遭遇了十三次被害危机,每次都因福德深厚而化险为夷。他的弟子们将这些日子定为“杨公忌日”,并认为在这些日子进行某些活动会带来不利,如喜事、丧失、开工、动土等,因此建议人们避免在这些日子进行重要活动。
具体来说,杨公十三忌的日期从农历正月十三日开始,之后每个月提前两天,即正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等,直至十二月十九。这些日子在民间传统中被视为诸事不宜的日子,人们通常会避免在这些日子进行重要的活动,以免招致不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很多人可能并不遵循这些忌讳,但在一些地区和某些注重传统的社群中,这些信仰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