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 相对于君本(国本)和官本而言,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它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但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
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在强调民众基础地位的前提下,重视民意和民生、珍惜与利用民力、巩固政治秩序。它包含着一系列“厚民生为本”的富民之策,要求统治者采取富民、养民的经济政策,关心民众生计,使民众生活富足而安乐。
总结来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它强调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统治者应该重视和关心民众的利益和福祉,以民为本,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