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心螺
别名:芋螺
科:芋螺科
分布:非洲沿岸、印度等
特点:肉食性,以小鱼或其他软体动物为食,行动迟缓,利用毒针捕捉猎物。毒性较强,部分种类具有观赏价值。
锥螺
分布:沿海珊瑚礁和海滩
特点:壳前薄后厚,形如鸡心或芋头,尖端藏有毒液,可射出毒液,毒性极强,足以杀死多人。
织纹螺
别名:海丝螺、海狮螺、麦螺等
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及东南沿海地区
特点:尾部较尖细长,含有河豚毒素,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潜伏期短,无特效解毒药物。
光织纹螺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特点:常年有毒,毒素含量高,但毒性较锥螺和鸡心螺稍低。
节织螺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特点:有毒,但毒素含量较低,误食后可能引起中毒。
这些海螺的毒性各异,其中锥螺和鸡心螺的毒性极强,被广泛认为是最毒的海螺。在食用这些海螺时,务必格外小心,避免误食导致中毒。如果不慎中毒,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