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是指 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它指的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托夫勒的《权力的转移》,其实质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公正问题。
具体来说,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拥有程度:
不同群体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源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普及率和拥有量上存在明显差距,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网络用户比例等。
应用程度:
即使在信息技术较为普及的国家,不同群体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例如,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可能在智能手机应用、在线服务等方面的使用上存在障碍。
创新能力:
不同群体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和贫富分化。
社会公正:
数字鸿沟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公正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各阶层是否能平等地分享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利益,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政策等,以帮助不同群体提升信息技术的拥有和应用能力,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