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简称“直”,是 中国旧省名,特指今天的河北省。在封建时代,它往往指代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即直接隶属于统治中心管理的地方。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朝,当时以州领县,其直属京师者被称为“直隶”。
在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地作为一个地名,代表着京师(北京)周边的府、州、县等地。明代时,直隶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的一大片区域,清廷入关后,直接成立了直隶省,涵盖了今天的北京郊区县、河北、天津等地。
清朝时期,直隶总督是管辖直隶(包括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军民政务的重要官员,总督府设在保定。
总的来说,直隶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行政地位的地区,直接归属于朝廷的管辖,不另设首府,由首都兼首府,政治地位高于普通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