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出生于广东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因此也被称为白沙先生。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他的学说被称为“江门之学”,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陈献章在年轻时信奉程朱学派,并曾师从著名学者吴与弼学习理学。
隐居苦读:27岁后,他在白沙村筑建“春阳台”,专心读书静坐,数年间足不出户,通过静坐冥想寻求学问的真谛。
官职与教育:成化十九年(1483年),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但因母亲年老请求终养归乡,此后便在家乡讲学,其教育影响深远,形成了“江门学派”。
心学思想:陈献章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原理,以及“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强调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身后荣誉:陈献章被追谥“文恭”,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后世尊他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代表作品
陈献章的著作包括《白沙子集》、《白沙诗教解》等,其诗文由门人整理成《陈献章集》刊行。
影响
陈献章的心学思想开启了明代儒学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总结
陈献章是明代儒学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倡导的静坐修身方法,对后来的心学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