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是否算作忠臣,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评价。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几点:
政治立场
在康熙帝亲政之前,遏必隆选择依附于权臣鳌拜,并没有积极阻止鳌拜的罪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也不敢上奏弹劾。这种行为显示出他当时的个人选择偏向于自保而非忠诚于国家或君主。
军事贡献
遏必隆在清朝入关前参与过战争,并在松山之战中击败了明朝的猛将曹变蛟,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战功。
后宫影响
遏必隆有三女被封为贵妃,其中温僖贵妃在康熙帝时期受到宠爱,并在孝昭仁皇后去世后摄六宫事,显示了他在后宫的影响力。
历史评价
有人认为遏必隆在康熙帝亲政之前的行为不能算作贤臣,因为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忠诚和担当。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鳌拜本身碌碌无为,如果以忠奸论,他应当被视为忠臣。
其他因素
鳌拜在垮台时拥有很大的权力,并且受到清人夸大其能力的书籍影响,这可能导致人们对他有更高的评价。
综上所述,遏必隆的行为在政治上显得有些自保和投机,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忠臣的品质。然而,他在军事上的贡献以及在后宫的影响力,也是评价他历史地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