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措施:
研究和比较
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比较,选择其中较为规范或读法作为标准,并加以推广。
确定和规范不规范的用法
确定现代汉语中一些不规范的读法或用法,并加以舍弃,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发展。例如,淘汰部分异体字,规范一些字词的读音,推广普通话等。
教育和推广
在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同时,县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使用普通话,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
制定标准和规范
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分歧,并对文字的书写符号(形音义)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依靠政策和调查研究
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分歧和不规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取舍的标准和处理办法。
法律支持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法律依据。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通过专门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如“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的进展。
持续的监督和实施
规范化工作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持续进行。通过不断的监督和实施,确保各项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逐步推进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使其更加明确、一致和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