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通常被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所编写的,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并将上古至春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汇集起来,形成了《尚书》的基础。然而,关于《尚书》的具体成书年代和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和争议。
传统观点:传统上认为《尚书》由孔子编纂,并且孔子为该书作了序。
争议观点:近代学者多认为《尚书》的编订可能发生在战国时期,而并非孔子晚年。
文献记载:司马迁和班固等古代史学家认为《尚书》是孔子编写的。
文献版本:《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之分,今文《尚书》由汉代伏生传授,而古文《尚书》据传是从孔子故宅壁中发现。
真伪问题:东晋时,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后来被证实为伪造,而现存的《尚书》版本中真伪参半。
学术争议:关于《尚书》的真伪,历史上有很多争议,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一部分是伪造的。
文献内容:《尚书》记录了虞、夏、商、周各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虽然孔子在《尚书》的编纂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关于其具体成书和作者的问题,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