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国一词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
在汉、唐两朝,一些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同时保留其国号,这些被称为属国。
官名:
在秦汉时期,典属国是一种官职,负责外交事务。
行政区划:
两汉时期,为了安置归顺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民族,设置了一些属国,这些属国中通常保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不变。
附属小国:
属国也可以指那些依附于某个大国,如吐蕃等,需要向宗主国缴纳岁贡等。
地理名称:
居延是汉代和唐代的一个地名,汉代称为居延泽,唐代称为居延海,位于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属国指的是主权隶属于某个宗主国的国家,一切内政、外交事务都须接受宗主国的支配。
这些解释反映了属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重角色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