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是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被称为“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这条线也被称为“爱辉—腾冲一线”或“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原名瑷珲)开始,一直延伸到云南省的腾冲市,大致呈45度倾斜的直线,将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版图一分为二。
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分布的分界线,它还标志着中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分布上的显著差异。线的东南侧人口密集,而线的西北侧人口稀少,这种分布格局与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
这条线还被视为自然生态界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干旱与湿润生态、农业与牧业生产区的分界线。胡焕庸线的提出,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的人口地理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