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敬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而改名,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在学术上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反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玄学。他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并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著作包括《日知录》、《音学五书》等,对清代古韵学和音韵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敬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而改名,学者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在学术上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实地考察和实证研究,反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玄学。他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并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著作包括《日知录》、《音学五书》等,对清代古韵学和音韵学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