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突围不出来,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
白起采取佯败后退的策略,引诱赵括率领赵军深入秦军的包围圈。赵括未能识破这一计谋,导致赵军被包围,处于被动不利的劣势。
轻敌心理
赵括在战前对秦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秦军不堪一击。这种轻敌心理使他容易上当受骗,当白起采取佯败策略时,赵括未能冷静分析战局,盲目追击,最终陷入重围。
军心涣散
在被包围的情况下,赵军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减。赵括虽然英勇善战,但无法挽回败局。此时,赵军已无力突围,只能坐以待毙。
分割包围的实施
白起在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将赵军分割成多个部分,使其无法相互支援。这种战术使赵军在局部战场上始终处于劣势,无法集中兵力进行突围。
地形不利
赵括离开自己的城池,深入山地陷入秦军包围,前面是秦军的防御工事,后面有秦军截断退路,两边都是高山无法突围,只能向前或向后突围。向前有大量秦军,而且秦军的工事在高处,属于易守难攻,赵军根本攻不下秦军工事。赵军地处狭窄谷底,虽然有四十万大军,但是部队无法展开作战,而秦军固守的高处却是一字排开,部队全部展开对赵军杀伤力太大。
缺乏实战经验
赵括虽然善于谋略,但缺乏实战经验。他不知道秦军的单兵作战水平其实是超过赵军的,也不了解战争具体运作规律,更不熟悉对手战神白起的谋略水平。这些因素导致他在战场上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援军无法及时到达
赵括在突围时,虽然有机会向后突围,但这需要援兵在外面侧应包围圈中的赵军,两边同时进攻才能破秦军包围圈。然而,赵军被围困后,援军并未能及时到达,使得赵括突围的希望更加渺茫。
综上所述,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突围不出来,主要是由于白起的精心策划和赵括在战术、心理、实战经验上的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赵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