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护理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决策过程,旨在明确护理对象的健康重点和护士将要实施的护理措施。以下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制定护理计划的步骤:
评估患者需求与风险
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信息。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皮肤状况等。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收集患者信息,全面了解状况
识别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如跌倒、压疮等。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确定护理问题的优先次序
根据问题对患者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分类:首优(直接威胁生命的问题)、中优(可能导致不健康或情绪变化的问题)、次优(与此次发病关系不大的问题)。
排列顺序时考虑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设定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对应于7天内和一周以上可实现的目标。
目标陈述应包括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和评价时间。
目标必须具体、可测量,并针对特定的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并考虑可行性、安全性、配合性和科学性。
措施可包括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治疗性措施、预防措施、病情及心理活动的观察、健康教育与咨询等。
书写护理计划
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按一定格式书写成文。
确保计划内容全面、具体,并体现个性化。
注意事项:
护理计划应与医疗工作相协调,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护理措施应基于护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并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资源。
护理计划应体现个体化、综合性、连续性、动态性和协作性等医学原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隐私权、知情权和同意权,并遵守医疗保密原则。
制定护理计划时,务必注重细节和步骤,确保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