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龙
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分布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河谷和非洲的坦桑尼亚。
身长可达25米,高15米,体重20到30吨。
其颈部由13块巨大的颈椎骨连接而成,长度超过体长的三分之一,能够将头部抬到距离地面13米的位置。
地震龙
生存于约1亿5400万年前到1亿4400万年前,分布于美国新墨西哥。
体长29-42米,体重约40吨。
脖子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尾巴内有约70块脊椎骨,后腿比前肢稍长,尾巴可用作驱赶敌人。
约巴龙
生存于约1亿6400万到1亿6100万年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
体长20多米,体重约20多吨。
脖子由12个脊椎骨组成,胸腔长达1.8米,刚好躺下一个成年人。
梁龙
体长可超过30米,体重可达数十吨。
生活在侏罗纪末期的北美洲地区,颈部非常长,但无法高高抬起。
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和强壮的四肢是它的主要特征,尾巴像鞭子一样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
马门溪龙
体长可达35米,体重在50到80吨之间。
活跃时期为1.6到1.45亿年前,以植物为食,嘴里长满了勺子状的牙齿,帮助消化坚韧的植物纤维。
雷龙
体长约为23米,体重约26吨。
活跃时期为1.52到1.51亿年前,也被称为迷惑龙,以植物为食,会吞食石子以碾碎植物纤维。
美甲龙
也叫梅甲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以树叶植物为食。
头顶和身体两侧长着尖刺,有人认为美甲龙就是赛查龙。
多刺龙
生活在白垩纪世时期的恐龙,群居在树林中。
前肢较短,后肢很长,头上的角可用作防护。
凌齿龙
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体型较长,嘴喙锋利,奔跑速度快。
利琳龙
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以蕨类植物和高处树叶为食,视觉灵敏,反应速度快。
这些恐龙在食草性恐龙中体型庞大、特征鲜明,对研究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这些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