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心理健康的核心在于个体能够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包括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其认知、情绪反应和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的目标是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减轻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改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更好地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还包括个体能够调节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包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
成为情绪控制的主人:
心理健康要求个体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和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协调。
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还包括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和恶化趋势。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保持人格的完整性、提高幸福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情绪控制的主人、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以及预防心理疾病。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心理健康的全面和综合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