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通常是指一个劳动者完成一定任务所需的时间,它可以用于衡量劳动生产率、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并用于计算工资和加班费。以下是工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基本概念
出勤工时:实际出勤时间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如8小时)的乘积。
受援工时:接受支援的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的乘积。
加班工时: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的乘积。
实勤工时:出勤工时 + 受援工时 + 加班工时。
除外工时: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 - 除外工时。
异常工时: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常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计算公式
正常工作时间
年工作日:365天 - 104天(休息日) - 11天(法定节假日) = 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 ÷ 4季 = 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 ÷ 12月 = 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 = 月/季/年的工作日 × 每日8小时。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日工资 = 月工资收入 ÷ 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 = 月工资收入 ÷ (月计薪天数 × 8小时)。
月计薪天数 = (365天 - 104天) ÷ 12月 = 21.75天。
加班工时
加班费计算通常基于正常小时工资的一定倍数,如平时加班1小时算1.5小时,法定节假日加班1小时算2小时。
注意事项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应支付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
对于从事特定强度工作的职工,如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有每日连续工作时间上限和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规定。
以上信息提供了工时计算的基本框架和公式,具体应用时还需考虑当地法律和公司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