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指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起点。
长征的背景是1934年,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和锻炼革命的基干力量,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中,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行程约六万余里(二万五千里)。在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这次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而且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