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创始人是伏羲氏。伏羲氏被认为是华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他创造了八卦图,这是易经的基础。伏羲氏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领悟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创作了最初的八卦。这些八卦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们参合倚仗了天地变化之数,发挥了各卦刚柔本性,将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包含于八卦卦义之中,为后来其他圣人继续观天察地,识人辨物,总结易学心得,完成上可经纶天地之道、下能指导人类实践的《周易》创制了基本理论。
伏羲氏之后,周文王姬昌根据伏羲的八卦演绎出了六十四卦,并进一步推演出卦辞和爻辞。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又作《易传》,对《易经》进行了解读和阐述。
因此,《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和孔子三个圣人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