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的理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其核心在于“全面”二字,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政治文明和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都要达到较高水平,确保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关键要素
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社会福祉: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
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发展,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发展目标
覆盖领域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覆盖人口全面:惠及全体人民,确保没有地区或人群被遗漏。
覆盖区域全面: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
历史意义
实现夙愿: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千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
战略地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总揽全局的作用。
发展战略
扶贫攻坚:特别是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补齐短板:在十三五期间,将更多资源用于补齐发展中的短板,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
时间节点
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旨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完成这一战略任务。
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强调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福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步骤